布鞋家园-最大的布鞋图片,布鞋视频,布鞋文章交流中心,全球布鞋爱好者的家园

摄影常识摄影技巧 摄影器材 照片处理
返回首页

“文化”人生

时间:2011-03-23 23:25来源: 作者:admin 点击:
“文化”人生-新闻频道-和讯网

  城南旧事

  雷颐

 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

  leiyi5684@vip.sina.com

  提起李文化,知道的人或许不很多,但提起电影《早春二月》、《千万不要忘记》、《侦察兵》、《决裂》、《泪痕》等等,知道的人可就不少了。《早春二月》和《千万不要忘记》,他是摄影;后几部,他是导演。“过来人”可能都会惊讶:《决裂》与《泪痕》的政治指向与价值观念截然相反,前者热烈歌颂“文革”、激烈批判对“文革”的否定;后者强烈批判、深刻揭露、彻底否定“文革”。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,一位艺术家为何拍出政治态度、价值观念完全相反的作品?如果知道在这两部电影之间,他还在1976年3月接受任务,同年9月就拍完了主旨为 “反击右倾翻案风”、但因10月粉碎“四人帮”又被定为 “阴谋片”而未能公映的 《反击》,许多人更会“大跌眼镜”了。

地方国企“嫁入豪门”遭卖壳 央企操作手法几近雷同

内贸专项规划近期出台

  李文化跌宕起伏的人生,折射出那个时代“文化史”风狂雨骤的一个侧面。

  一

  他一直非常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电影的情形。那是1940年一个冬日的黄昏,11岁的他在侵华日军建立起来的伪满洲国的滦平县“兴农合作社”当杂工,影片放映的是“皇军”侵华的“赫赫武功”。包括身披破被的他在内,现场的中国人都是第一次看到电影,既对片中日本军队的暴行倍感愤怒,又对电影感到好奇、不可思议,甚至有些恐惧。

  他回忆说,“电影放完后我呆愣着,过了老半天才回过神来,太神奇了!我怎么也琢磨不透,跑到白幕那儿,前后看,左右看,没有人影,用手小心地摸了一下,原来就是块白布!人呢?都藏到哪里去了?”从此,他心头就有 “一粒痒痒的种子——电影啊,是那么神秘!”“"这个电影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"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中,我裹紧了身上破旧的被子,陷入了遐想。”(李文化:《往事流影》,华文出版社2011年1月版,第6页)

  1945年,李文化正在齐齐哈尔的 “满洲电业养成所”学习电工技术,这时日本投降,苏联红军进入该市,共产党的“东北民主联军”也随后开进。李文化毕业后,在电业局当电工。1947年夏季的一天,他在街上偶然看到“东北电影制片厂招生”的启事,少年时代的电影梦突然被激活。几经努力,他终于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训练班,学习摄影,从此走上了“电影艺术”的人生之路。1949年10月底,他调入新成立的“北京电影制片厂新闻片科”,即后来的“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”的前身。

  1950年,他接受了拍摄纪录片《边疆战士》的任务来到新疆,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剿匪。然而,虽然解放军与小股匪徒已有交火、谈判,但大部队与匪首乌斯满何时最后决战一时还无法确定,而《边疆战士》的任务又不能延期,剿匪内容又必不可少。“于是大家在一起合计出一个办法,根据描述,让剿匪的战士分成敌我两拨进行表演补拍。”为了真实反映场景,扮演匪徒的战士还穿上从当地百姓家中借来的服装,于是,“根据采访计划,追击!交锋!包围!两队人马在大河滩上策马飞奔,卷起阵阵黄尘!”最后,“匪徒”们被追得四处逃窜,走投无路,只得滚落下马,双手举枪,跪地求饶。“事后,大家聚在一起看拍摄效果,没想到这表演拍摄的效果非常逼真,战士们都说恐怕比真实拍摄的场面更为激烈。”“《边疆战士》放映了很长时间,1955年还荣获了文化部颁发的三等奖,后来作为一份真实的历史记录,一直存放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电影库里。”(第47页)

  纪录片能否 “扮演”、“扮演”是否符合“职业伦理”、“专业精神”,摄影师李文化并未多想,更未上升为一种“理论”。他们只是根据当时的任务需要,“合计”出一种办法。但几年后,新闻纪录片的“扮演”、新闻摄影的“摆拍”却上升为一种“理论”,只要为了“政治正确”,就可以“扮演”、“摆拍”。

  在195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之前,作为新闻纪录片的摄影师,他拍了大量紧贴时事的纪录片。从“消灭蝗虫”、“制造自动刀架”到抗美援朝的朝鲜战场、板门店谈判、法国从越南撤军……记录朝鲜战争交战双方交换病伤战俘的纪录片 《交换病伤战俘》在国内上映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。他写道:“我选好位置,最关注的是记录双方战俘的神情,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——敌军战俘走过去时显得十分兴奋,十分激动,热切地紧紧拥抱,互相抚摸对方的脸庞,而后又说又笑地离开;可我方的战俘回来时个个都像受过虐待似的,低垂着头,泣不成声。当时我想,这样的表情对比可以推测两军战俘待遇差异之悬殊。后来才明白,这里还有文化背景差异之类的深层原因。”(第77页)

  二

  在这八年间虽然拍了大量纪录片,还获得文化部颁发的 “1949-1955年全国优秀新闻片个人一等奖”,但他始终觉得自己从未系统地学习过电影理论知识,于是在1955年争取到电影学院专修班系统学习的机会。
(责任编辑:布鞋家园)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布鞋家园提醒您: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推荐内容
热点内容